新闻动态News

  • 新西兰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8日,奥克兰孔子学院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教学技能大赛圆满举行。本次大赛共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部分,旨在搭建志愿者教学交流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提高”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奥克兰孔子学院提升志愿者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首轮竞赛共收到22名志愿者提交的教学视频作品,参赛志愿者均服务于奥克兰大区三十多所中小学,是中文教育一线的核心力量,充分展现了志愿者们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创意。 经过由奥克兰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和奥克兰本土资深中文教师组成的评审团严格评审,最终6名志愿者凭借逻辑清晰的教学设计、生动鲜活的课堂互动及扎实的教学功底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采用现场授课的形式,选手们根据抽取的教学主题进行授课,评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课堂调控能力、教姿教态及教学效果等维度进行综合打分,评审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赛前,奥克兰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周学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是孔院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次大赛不仅展现了志愿者们的教学风采,更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他强调,奥克兰孔子学院一直关注志愿者在新西兰的发展和成长,希望大家借此契机取
  • 10月18日,孔子学院办公室组织本学期在校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硕士生、本科生及语言生前往长兴岛,开展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地头,在亲手劳作与文化互动中,开启一场生动有趣的中国乡村探索之旅。长兴岛地处长江入海口,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是上海近郊知名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与生态农业示范区。这里保留着传统农耕技艺的精髓,也展现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面貌。首先,学生们走进了长兴岛上的农业基地。放眼望去,是整齐划一的连片农田;塑料大棚内,控温控湿设备运转有序,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从育种到收割的完整农事流程。稻田旁散养的鸡鸭悠闲踱步,引得大家驻足围观。不少学生是第一次踏入中国乡村,眼前的田园景致与现代农业风貌让他们倍感新奇。之后,大家分组体验了割早稻和碾大米。割稻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了握刀姿势与下刀技巧,当亲手割下第一把稻穗时,大家兴奋地相互展示;待割下的稻穗整齐堆放成排,满满的成就感更是溢于言表。与此同时,碾米组围在碾米机旁,体验碾米全过程——从带着麸皮的一道米到颗粒光洁的二道米,大家见证了从金黄稻穗蜕变成洁白大米的
  • 中秋节是中国最具团圆意味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了让孔院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汉堡孔子学院在中秋节期间特别推出了“中秋主题课堂”活动。主题课堂在孔院上午、晚间及周末课程,以及在合作学校同时推出,同学们都得以感受和体验中秋节日的欢乐氛围。主题课堂上,老师带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听中秋节主题的歌曲,看中秋节视频,并学习与中秋相关的汉语词汇,感受“团圆”、“思念”、“赏月”等汉语表达的文化意蕴。随后,课堂进入了最受欢迎的手工环节。同学们亲手制作了玉兔灯笼,绘制了中国扇子,还学写了毛笔字,体验中国书法的魅力。每一个作品都充满创意与温度,课堂上笑声和赞叹声不断。除了动手做手工,师生还一起品尝了节日茶点。可口的豆沙、莲蓉、五仁月饼搭配一杯清香的中国茶,节日的味道在舌尖蔓延。老师借机讲解了中国茶文化和各种茶叶的制作过程,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文化课堂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秋节“团圆与祝福”的意义,也让学习汉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月满人圆映两国,友谊长青续千秋。未来汉堡学院将继续举办更多富有创意与互动的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德国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感受中华文化的趣味和魅力
  • 10月15日,来自德国汉堡Am Lämmermarkt职业学校的学生团走进复旦大学,开启一场学术交流与文化体验之旅。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经济学院等参与接待。短暂的校园游览后,学生团前往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与德语系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座谈。此次座谈由中国与德语国家文化交流社精心策划组织,为双方学生搭建了深度沟通的平台。交流会上,两国学生以流畅的德语为沟通媒介,围绕中德两国文化差异、大学生活日常、专业学习心得等话题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双方不仅分享了各自国家的文化习俗与校园生活趣事,更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之后,学生们参与了一场充满烟火气的中国烹饪体验活动,沉浸式感受中国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家分组协作,在大厨的耐心指导下亲手制作了宫保鸡丁、沸腾鱼片、麻婆豆腐等特色中国菜肴,体悟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次访问的一大亮点是经济学院参访活动,作为德国唯一一所专注于对外贸易教学的职业学校、同时也是汉堡的第一所经济中学,Am Lämmermarkt 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自出发前便对中国顶尖高校的经济学科充满好奇,而本次复旦之行,恰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实地考察、深入了
  • 2025年10月4日晚,汉堡孔子学院在汉堡豫园成功举办了2025年中秋庆祝活动,吸引了七十多位嘉宾和学员参加。庆祝活动将音乐、诗歌、手工、书法与美食融为一体,丰富多样,让现场来宾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温馨与魅力。活动在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音乐会中拉开序幕。钢琴家Gabriele Wulff、古筝演奏家李梦娜及其学生王小路倾情演奏中德经典乐曲,孔院师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朗诵了以月亮为主题的中德诗歌。音乐与诗词交织缠绕,营造出诗乐盎然的节日氛围。音乐会结束后,现场观众参与了互动体验环节:中秋问答摊位上,参与者了解中秋节的传说与风俗,并通过趣味问答检验自己的知识;折纸摊位邀请大家体验以“月亮”为主题的折纸作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玉兔”和“莲花灯”;在书法摊位,观众则可亲手书写制作寓意美好的节日书签。活动的最后,现场来宾共同品尝了中秋传统美食——月饼。除经典口味外,抹茶、椰子和巧克力等现代创新款式也受到了来宾们的欢迎。夜色笼罩下的豫园被月光与笑声点亮,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又温馨。许多参与者表示,这场活动不仅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背景,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艺术之美与节日情感。伴随着温柔的秋风
  • 2025年10月3日,汉堡孔子学院在汉堡豫园再次举办了深受欢迎的“熊猫日”活动,吸引了众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德国成年和孩子的热情参与。此次活动不仅为家庭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假日体验,也进一步增进了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兴趣。“熊猫日”活动延续了以往的传统,为来宾们准备了丰富多彩、适合全家参与的体验项目。孩子们在“汉字记忆”游戏中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卡片,在游戏中学习并认识了基础的中文汉字;在“珍珠字”摊位上,孩子们用彩色珠子拼出汉字图案,并可将其作为纪念品带回家;在“剪纸艺术”摊位上,孩子们在画画剪剪中体验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与当日主题相呼应的“熊猫手工区”成为现场最热闹的区域。活动设置了三种不同难度的熊猫手工制作样式,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乐趣与成就感。孩子们可以制作可爱的熊猫帽子或折纸熊猫,动手动脑,尽情释放创造力。 除丰富的手工与游戏外,孔子学院还开设了成人与儿童中文试听课,为参与者初步接触汉语、亲身感受中文学习的乐趣提供机会。许多参与者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了解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兴趣。熊猫日上,手工、游戏、语言学习等内容交替变化,使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充

复旦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s Co-establisbed by 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