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4月26日周六上午,由香港电脑教育学会(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Education, HKACE)组织的香港中学生代表团访问了法兰克福孔子学院。访问团中还包括多位资深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目的是让青少年拓展国际视野,通过德国孔子学院了解目前已开展的中德教育交流与文化交流。上午10时,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暖场环节中拉开序幕。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金日代表孔子学院致辞。他向在座的香港中学生简要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开展语言文化推广活动的历史、目前运作的主要语言文化推广机构,以及孔子学院的创建历史、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和德国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接下来,德方院长王魏萌专门就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开展的主要工作做了介绍,内容包括孔子学院开设的中文课程、中文等级考试及孔子学院开展的中德文化交流活动案例,如美因茨狂欢节、欧洲大学生戏剧节、法兰克福书展、新春音乐会等等。她还给大家现场播放了文化活动视频片段,展示了孔子学院学生的书法作品。学生们认真聆听,不时记录要点,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对德国学生在书法、戏剧表演等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表示敬佩。有一名
2025年4月25日晚,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了“健康中国”系列讲座: 《易经作为中国医学的基础》,主讲人为马尔特·冯·诺伊曼-科泽尔 (Malte von Neumann-Cosel) 博士。他长期致力于中西医思想比较研究,拥有西方医学背景及中医针灸、草药治疗的双重资质。诺伊曼-科泽尔博士自1998年起在美因茨开设传统中医诊所,并于2006年起系统研习《易经》,师从易学专家雷诺·凡·奥斯登 (René van Osten) 。其跨学科的学术背景使本次讲座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讲座伊始,诺伊曼-科泽尔博士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经典体系。他指出,《易经》自汉代以来始终位列群经之首,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也深刻塑造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结构。他强调,《易经》并非仅用于占卜,更体现出以“阴阳”为核心、强调动态平衡的宇宙观。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疾病治疗需追本溯源,调和阴阳。讲座中,诺伊曼-科泽尔博士还引入了《圣经》和《古兰经》中关于宇宙起源的经典句段,并结合“太极生两仪”和“八卦演化图”,构建出中西宇宙观之间的对话。他借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