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成功举办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

发布者:龚璇发布时间:2023-07-07浏览次数:10

“落花随春去,余香伴夏来”。初夏的爱丁堡微风习习,草木茵茵,昼长夜短,温度适宜。当地时间629日至71日,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协办的“新常态视角下国际中文教育的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爱丁堡大学顺利召开。这是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的第二十届英国高等教育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也是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的第六届苏格兰地区汉语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是双方疫情后共同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线下国际会议,旨在为专家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探讨国际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推动国际汉语教学的发展与研究。




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05篇,入选发言71篇,邀请主旨发言人6位,组织平行会议48场,学术海报展览12张,举办主题工作坊8个。与会人员来自英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克罗地亚、德国、爱尔兰、日本、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南非、乌兹别克斯坦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围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赋能语言教学、语言政策与语言多样性、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研究、汉语本体研究、汉语水平标准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等主题,进行了充分地讨论。



会议邀请了六位在各自领域深度扎根的专家做主旨发言。爱丁堡大学研究员Thomas Bak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了中文读写是否会对注意力的某些方面产生影响。伦敦理启蒙美国国际大学的张新生教授从文化多元、语言多样等角度,结合欧洲外语教育现状及英国的汉语教学情况,就《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新标准和海外本土汉语能力标准的比较和对接等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北京师范大学王教授介绍了新开发的“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以及基于此资源库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诺丁汉大学路扬教授介绍了形成性评估的本质、理论概念及在课堂中师生互动中的实施方式,阐释了教学评估对提升学习者习得效果的重要性。剑桥大学袁博平教授对比中国人学习英语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并以汉语不及物动词为例,分析了为什么成人的二语习得难以完全成功。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的刘士娟教授,就美国地区的汉语教学情况分析了ChatGPT及其他最新的人工智能工具在汉语教学中应用中的利与弊。

 

本次会议组织安排有序,学术氛围浓厚,探讨交流热烈,达到了业界各位专家以及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的工作得到合作方以及参会人员的高度肯定与赞赏,扩大了孔院的知名度,促进了国际汉语教学的交流发展与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