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寄相思,文化体验暖人心: 汉堡孔院举办清明文化体验活动

发布者:龚璇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10


四月春风暖,草木吐新芽。20254月的第一个周日,汉堡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了以“清明节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德文化爱好者前来参与,共同感受这一富有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


活动开始,李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介绍清明节的讲座。她以轻松的方式、结合精彩的视频引导大家走近清明节,了解该节日的起源。视频播放结束后,李老师与现场观众互动,由“德国是否有类似清明节的节日”这一问题引出德国的“悼亡节”,激发观众对中德文化的对比与思考。



随后,李老师系统地介绍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放风筝、吃青团以及植树等。值得一提的是,她以“植树”这一习俗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近年来在环保方面的努力,如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森林覆盖率提升等,既展现了清明节的传统生态智慧,也展现了现代中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的积极贡献。讲座的最后,李老师从“慎终追远”的传统理念出发,深入探讨了清明节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既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生命的感悟和珍惜。通过多轮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促进了中德文化的深入互鉴与交流。



讲座结束后,刘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手工体验环节。首先是书签制作活动,老师们为大家准备了手工书签、毛笔和软笔。在老师的示范下,大家纷纷动笔,在小小的书签上写下自己的美好愿望和节日祝福,有的写下“万事如意”、“大吉大利”,有的写下中文的“平安”与“希望”,还有的用德语、英语写下最真挚的祝福。完成后,大家互相交换书签并朗读彼此的作品,尽管语言各异,但情感却真实动人。每一张书签,都是一份心意,也是一次跨文化的交流与传递,这些温暖的话语拉近了彼此的心,也让参与者在书写之间体验到汉字之美,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充满创意与惊喜的“漆扇制作”。参与者们先在扇面上创作,有的写诗词,有的画山水,也有的用毛笔写下亲人的名字,表达思念之情。之后,大家在水盆中滴入彩漆,用特制工具在水面上轻轻搅动,创造出独特的纹路,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扇面浸入水中——一把把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漆扇”就这样诞生了!有人制作出“行云流水”,有人偶得“山水人间”,现场不断传来“哇!”、“太神奇了!”的惊叹声。



本次清明节文化活动,大家用心参与、彼此分享,共同度过了一段既有温度又有色彩的清明时光。从一笔一画写下的思念与祝福,到亲手晕染出的独一无二的漆扇,每一个瞬间都饱含着情感与创意。欢声笑语中,“清明”在书签与漆扇上定格。这些承载着文化印记的珍贵片段,定会如和煦春风轻轻萦绕在每个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