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奥克兰孔子学院2025年“汉语桥”教育工作者访华团项目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访华团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及奥克兰孔子学院共同资助,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承办。来自新西兰北科特中学(Northcote Intermediate)、费尔菲尔德学院(Fairfield College)、玛丽斯特学院(Marist College)、亨德森中学(Henderson Intermediate)、爱登代尔小学(Edendale Primary School)、上哈伯小学(Upper Harbour Primary School)、奥尔巴尼小学(Albany Primary School)、麦朗吉湾学校(Mairangi Bay School)、芒格雷学院(Mangere College)等9所中小学的14位校长、副校长、理事会成员及奥克兰孔子学院代表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开启了一段为期10天的深度访问与交流之旅。
教育交流:深度对话,共探科教融合新路径
本次新西兰中小学校长访华团安排了多场教育交流活动,包括走访相关中小学和教育主管机构,为中新校长们搭建平台进行深度交流,拓展双方合作空间。
4月17日,新西兰一行访问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美大处处长袁丽参与会见。她对校长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充分肯定奥克兰孔院在推动中文教育、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开展的相关工作,同时对于各学校对孔院工作的支持及对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的关心与帮助表示感谢。各中小学代表从学校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学科特色等方面介绍了各自学校概况,孔院代表重点介绍了孔院在中文教学和文化活动方面开展的特色项目。美大处项目官员李悦介绍了 “汉语桥”“国际中文日”等传统项目,同时重点推介了 “中新中小学伙伴计划”“本土教师培训”“中文联盟” 及 “网络中文课堂” 等新项目。针对校长们关心的未来 “汉语桥” 来华团组组织等问题,袁丽处长逐一进行回应。她还向校长们发出邀请,希望未来他们能带领更多学生来华访问,参与一年一度的世界中文大会,进一步增进中新教育者及青少年之间的交流。访问语合中心期间,校长团还打卡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在 “生肖剪纸”“京剧变脸”“民族乐器”“中医文化” 等主题互动体验区,校长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零距离感受多元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当天下午,校长团访问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梁宇学副校长代表学校对校长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校长团通过观看学校宣传视频,系统了解了该校的历史沿革、教育教学成果和教育集团的蓬勃发展。随后,梁副校长分享了该校孔子学院(课堂)在匈牙利、美国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与会校长们高度赞扬了该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丰硕的学生培养成果,也分别对自己学校进行了介绍。双方就教育国际化、课程创新等话题交换了意见。座谈会后,校长团观摩了该校中教英语课堂《绿山雀》,课后参观了创客空间。
学校访问结束后,校长团一行赴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参访,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灵山会见了代表团。赵灵山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基金会以及全球孔子学院(课堂)的基本情况。随后,各学校代表依次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概况和办学特色。赵灵山表示,通过各个学校的介绍,大家对新西兰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教育” 与 “中文” 是各个学校与基金会紧密相连的纽带,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携手复旦大学、奥克兰大学及奥克兰孔子学院,为各校中文教育教学提供支持。他还指出,青少年和青年学生是两国友好交往的未来,中文教育事业意义深远,值得为之不懈努力,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新西兰学生来到中国交流学习。
4月22日,新西兰一行抵达上海并访问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在校内举办欢迎午宴,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卢丽安教授、孔子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胡文华教授出席。卢丽安教授热情欢迎代表团的来访,感谢各学校对孔子学院工作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支持。她期望各位校长能将最真实的中国故事带回新西兰,并诚挚邀请大家未来带领更多新西兰师生来华访问,进一步推动中新人文交流;奥克兰孔子学院经理Kerryn Levy代表团组对复旦大学的热情招待和精心组织表示感谢。
当天下午,在杨浦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和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校长团分为两组,分别访问了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及上海市铁岭中学。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们参观了校园,欣赏了合唱队表演,并参与了劳技课程体验《电路和电路图》;在上海市铁岭中学,校长们参观了学校生态园,并参与了STEAM课程体验《生态园·探香之旅》。
之后,在杨浦区教育局和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的精心安排下,校长团与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上海市铁岭中学、上海杨浦双语学校、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上海市杨浦区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等8所中方学校举行了中新中小学校长教育交流会。杨浦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主任祝玲热情欢迎代表团的到来,并表示期望以此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中新两国中小学间的相互了解,携手搭建合作联系的桥梁。中新双方围绕各自学校的整体概况与办学特色展开详细介绍,并就未来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开展校际交流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在华访问期间,麦朗吉湾学校校长Nathan Janes访问了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二小学,两校签署了姐妹学校建设协议;北科特中学校长Phillip Muir访问了上海市进才中学,双方就建立姐妹学校的具体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校企参访:洞察前沿,探寻协同育人新思路
本次校长团项目的一大亮点是校企参访活动,包括参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实验室及新西兰在华企业,让校长们了解汉语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科技对于当代中国的影响和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
4月21日,校长团访问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钉钉科技有限公司,深度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实践。钉钉科技有限公司特邀杭州市胜利小学副校长徐寻知,以“胜利钉”为典型案例,向校长团生动展示了以场景为核心、数据为导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校治理新平台的成功经验。先进的技术应用与创新模式,令新西兰校长们赞叹不已,他们感慨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实践的深度,以及其与教育融合的卓越成效。之后,爱登代尔小学副校长 Jamie Christensen、北科特中学校长 Phillip Muir 分别分享了两校在科技课程方面的理念与实践成果,详细阐述了科学技术于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与创新模式。钉钉科技有限公司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自创立以来,与各行业客户开展技术共创是钉钉的重要理念之一。客户可依据自身场景需求灵活使用钉钉,而教育始终是钉钉重点深耕的领域。未来,钉钉将持续发力,为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技术动能。
访问复旦大学期间,孔子学院办公室精心安排了“智慧生态校园实验室”参访。实验室负责人杨洋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实验室运营情况。智慧生态校园实验室利用AI赋能并与专业融合和应用,打造复旦大学元宇宙课堂。校长们通过VR技术,沉浸式探索虚拟博物馆与浩瀚宇宙,感受科技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校企参访的最后一站,校长团走进新西兰在沪企业 Zespri(佳沛奇异果公司)。公司副总裁 Ivan Kinsella 热情欢迎校长团到访,详细介绍了企业文化,并邀请全体成员品尝了三种特色奇异果。新西兰中国商业圆桌会执行董事 Nick Calder 全程陪同,并分享了他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经历与感悟。此次参访让校长团对新西兰在华企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未来输送更多新西兰优秀学生来华学习、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城市考察:纵横古今,领略城市发展新动态
公务活动之余,校长团还安排了北京、杭州、上海三地的城市考察。校长们走访了三座城市代表性名胜古迹,亲身感受中国的城市发展脉搏,深入了解中国国情,体会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不少首次来到中国的校长们而言,这次旅程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与探索发现之旅。
首都北京独有的历史厚重感给校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步入故宫,巍峨的宫殿、精美的雕梁画栋与珍贵文物,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妙绝伦以及数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天坛凭借独特的建筑格局与蕴含的天地哲学,让校长们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的尊崇与和谐共生理念;“不到长城非好汉,”校长们登上巍巍长城,用脚步亲身丈量这蜿蜒万里的雄伟奇迹,感受背后的沧桑变迁。
充满诗情画意的杭州给校长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梅家坞的悠悠茶香沁人心脾,在观摩茶农劳作、品味香茗之际,领略中国传统技艺代代相传的坚守与执着;踏入河坊街,精巧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浓郁的江南市井气息;在乌镇,两岸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漫步古镇,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诠释。
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则展现出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沿风貌。登上东方明珠,极目远眺,整座城市犹如一幅宏大的现代都市画卷,彰显着中国城市发展的惊人速度与宏大格局;走进上海博物馆,丰富多元的馆藏文物跨越时空界限,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夜幕降临,浦江夜游将上海的繁华推向高潮,外滩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展现出上海百年沧桑巨变与蓬勃发展的活力。
4月25日,奥克兰孔子学院2025年“汉语桥”教育工作者访华团在复旦大学举行欢送总结会,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胡文华教授出席。校长团成员们一一分享了在华经历和感受,校长们在发言中表示,这次访华让他们对中国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教育方面,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国学校在学术培养与学生全面发展间的兼顾和平衡,亲眼见证 AI、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这段经历也让他们得以深入洞悉中国学生的文化背景,为新西兰学校完善跨文化支持体系提供了宝贵借鉴。谈及文化体验,校长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快速的现代化发展赞叹不已,同时也对中国城市井然有序的公共秩序和中方热情周到的接待印象深刻。展望未来,他们期待推动更多中新教育者与学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活动,建立常态化互访机制、开发联合课程;并计划加强中文在新西兰学校的普及力度,依托孔子学院平台,持续深化两国文化交流合作。
胡文华教授总结致辞,她表示,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校长们在短短 10 天内,通过对北京、杭州、上海的访问,仿若 “一眼万年”,沉浸式感受了中国的教育、科技与生活。古老深邃的中国文化与充满活力的新西兰文化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成为未来青年人交流互鉴的坚实基础。奥克兰孔子学院在促进中新文化交流方面成果斐然,学员们借助汉语课程与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入学习中文;MLA (汉语助教)们也借此契机,积极探索新西兰文化与毛利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此次访问的美好记忆能永驻校长们心间,也期待大家回国后,将最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分享给家人与学生,让他们爱上中文,爱上中国文化,成为中新友好交流的使者。最后她强调,复旦大学、奥克兰大学与奥克兰孔子学院将一如既往,持续深耕并大力推广中新中小学间的交流合作工作 。
本次“汉语桥”访华团是复旦大学恢复该项目以来首个教育工作者访华团,通过教育交流、校企参访、城市考察三大板块,为校长们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中国国情、教育与科技发展现状搭建了平台。本次访问结束之后,校长们将在自己的学校进一步推广中文教学,鼓励更多新西兰学生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来中国学习和就业,培养更多知华、亲华、友华的交流使者,搭建中新友谊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