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7至28日,由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和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德青年汉学家论坛在法兰克福大学主校区(Westend)卡西诺报告厅成功举行。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书记沈肖肖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杨治宜教授、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罗兰德▪阿腾伯格(Roland Altenburger)教授、法兰克福汉学系阿梅隆(Iwo Amelung)教授以及法兰克福孔子学院德方院长王璟翎博士、中方院长金日教授出席了论坛。
出席会议的嘉宾
论坛首先由杨治宜教授和沈肖肖教授向到会的青年汉学家致欢迎词。作为特约嘉宾沈肖肖教授回顾了自己过去几年在孔子学院理事会的工作,并且对以往两届青年汉学论坛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并预祝此次青年论坛圆满成功。
沈肖肖教授致辞
随后由来自维尔茨堡大学的阿腾伯格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弯曲的规则:中国帝国晚期问候手势的文化历史解读》(Bending Rules:Toward a Cultural History of Greeting Gestur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的主旨报告。
论坛现场
此次青年汉学家论坛收到学术论文数十篇,经过专家们层层筛选,最后有18名来自中国、德国、比利时、瑞士、俄罗斯等国的青年学者受到了邀请。青年学者提交的论文不仅涵盖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社会、伦理等传统领域,而且还涉及新媒体、气候变化、国际政治等新的研究领域。来自德国大学汉学家们分别以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模块对各位青年学者的论文进行引导式提问并与他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不时迸发出新思想、新观点。
中德青年汉学家与与会嘉宾合影
为期两天的青年汉学家论坛在欢快、友好的气氛中落下帷幕,青年学者们表示受益匪浅,并期待下一次论坛的召开。
(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供稿 图/文:林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