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孔子学院“文化月”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者:龚璇发布时间:2025-09-15浏览次数:10


            2025820日至910日,奥克兰孔子学院在奥克兰大学共举办四场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包括奥克兰大学员工在内的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的热情参与。


在首场麻将活动收到热烈反响后,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艾草锤制作”。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亲手完成了传统手工艺品,还在互动中感受到中华文化所蕴含的生活智慧。



奥克兰孔子学院谭礼亚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艾草这一草本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带领大家认识了“艾草锤”的制作方法与用途,让大家理解这件小物件背后的健康理念。参与者们积极投入到动手环节:装填艾草、固定布袋、绑扎线绳。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本香气,大家神情专注,现场氛围轻松而热烈。一个个亲手完成的艾草锤,不仅是一件作品,更承载着大家对中华文化的切身体验。



老师还特别介绍了中国传统养生中的“拍八虚”方法。大家全体起立,在讲解和示范中一同练习,让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系列活动的第三场——“漆扇体验”。主持人带领大家了解漆扇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漆扇不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使用,还承载着礼仪和艺术的双重意义。在讲解过程中,大家认识到漆源自漆树的树液,具有独特的黏性和耐久性,这也是中国漆器艺术传承千年的秘密所在。



在体验环节中,参与者亲手尝试制作漆扇。大家将不同颜色的漆滴入水面,再用搅拌棒打散成各种纹样,并通过“平入法”“波浪法”“斜入法”“旋转法”等方式将扇面浸入水中。随着扇子提起,绚丽的色彩与独特的纹路呈现在眼前,现场掌声与欢呼声不断,许多同学兴奋地展示起自己的“艺术杰作”。



系列活动的第四场——“掐丝珐琅体验”。韩婉璐老师以生动的讲解带领大家走进掐丝珐琅的历史长河。从元明时期的兴盛,到现代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掐丝珐琅不仅是一门精细的手工技艺,更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除此之外,她与观众积极互动,通过提问与讨论,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对这一传统工艺的理解。随后,大家开始动手实操,虽然工艺精细,但操作并非遥不可及。伴随着手工制作的节奏,现场气氛逐渐安静下来,参与者沉浸其中,感受到平和与专注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此次“文化月”系列活动,奥克兰孔子学院举办四场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受到了来自奥克兰大学员工及汉语学习者的热烈欢迎。奥克兰孔子学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为大奥克兰地区提供更多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