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举办读书会: 饶平如《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

发布者:龚璇发布时间:2024-06-20浏览次数:10

  202467日,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读书俱乐部每月一次的在线读书会如期举行。本期讨论的作品是饶平如的《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该书被译成德文之后备受关注。饶平如,一位并非职业作家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后,通过绘画和文字记录下了他与妻子毛美棠共同的回忆和故事。作品里保留了一个中国家庭的记忆,也记录了中国人最美、最好的精神世界。如今《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已成为深受海外读者喜爱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既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是对中国上个世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思。



  当天参加读书俱乐部的德国读者们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展开讨论。首先,大家分析了小说的结构特点,探讨了饶平如如何通过将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叙述他的故事。接着,分析了小说里的年代和社会背景。书中记录的时代,包括从清末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历史阶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依次叙述了国共两党对抗与合作、抗日战争暴发,以及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如何影响了他及家人的生活。



  在分析作品时,主持人就个人与历史如何交织在一起,向读者提出了问题:如何在大时代背景下理解饶平如与毛美棠的爱情故事,他俩的坚韧和希望如何体现?进而提出绘画插图的意义何在:饶平如的画作如何为这部作品增色,视觉艺术与文学结合的效果如何?


  讨论过程中,参与者各抒己见。一些人被饶平如的深情和坚韧所打动,认为他的个人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种历史见证。其他人则专注于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认为这些内容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现代历史。不少参与者对饶平如的绘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这些画作不仅仅是文字的补充,而且赋予了整个故事更多的情感层次和视觉冲击力。也有一些人认为,尽管饶平如的作品非常感人,但在记录某些历史事件时仍带有其个人视角的局限性。



多年来,法兰克福孔子学院通过读书俱乐部活动,鼓励参与者首先阅读中国文学作品,进而提供线上讨论、发表自己读后感的机会,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德国读者接触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一期关于饶平如《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的讨论,不仅让参与者们体会到了饶平如文学创作的魅力和历史叙事的技巧,也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获得了观察中国社会的新视角和新见解。他们纷纷表示十分期待下一期读书会,对继续探索中国文学与文化充满了热情和渴望。


 (图文:法兰克福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