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5日至28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资助、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承办的2025年法兰克福孔子学院“汉语桥”夏令营顺利落幕。来自德国的师生团队结束为期两周的汉语学习与文化探索之旅,足迹遍布上海、西安两座城市,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国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交融碰撞,深切领略中华大地的独特魅力。
行走双城:从摩登都市律动,到古都历史回响
在上海,学生们走进豫园赏亭台楼阁,漫步朱家角古镇品水乡风情;登上金茂大厦,俯瞰陆家嘴金融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感受现代都市的蓬勃活力;走进上海博物馆,在青铜器、书画等珍贵文物中探寻中国艺术与历史的深厚底蕴;而夜幕下的浦江夜游,更让师生们沉醉于两岸灯火璀璨、江风拂面的浪漫景致中。
9月19日晚,德国师生乘坐高铁卧铺前往古都西安。西安的千年古都风貌,让同学们深深震撼:驻足秦始皇兵马俑坑前,看千军万马列阵而立,感受秦代军威的磅礴恢弘;漫步小雁塔下,触摸斑驳塔身,在古刹钟声里品味盛唐遗韵的静谧悠远;穿梭回民街的街巷,在羊肉泡馍的香气与吆喝声中,体验市井烟火的鲜活热闹;夜游大唐不夜城,看灯火璀璨如星河,仿佛穿越回盛唐的繁华盛景 —— 这一幕幕,无不鲜活展现着中华文明跨越千年的深厚积淀。
主题汉语课:以汉语为笔,记录中国之行的感悟碎片
夏令营期间,复旦大学为德国学生们量身打造了专属主题汉语课程。汉语教师王少骏紧扣学生们在中国的实地见闻,巧妙结合参访行程设计实用教学内容 —— 从上海外滩、西安大雁塔等城市地标的中文表达,到小笼包、羊肉泡馍等美食文化的相关词汇,再到购物、交流等日常交际用语,全方位搭建起“课堂学习”与“实地体验”的桥梁,助力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实现学以致用。
多元文化探索:解锁中华传统的魅力密码
为让德国学生全方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为夏令营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文化实践课程,每一项体验都充满惊喜与收获:太极课上,学生们在一招一式间感悟刚柔并济的东方哲学;国画与书法课上,大家提笔蘸墨,亲手书写“福”字、绘制翠竹与熊猫,在笔墨流转中体会水墨艺术的雅致意境;漆扇制作、脸谱绘制等非遗手工艺课上,学生们专注动手、细心创作,在指尖实践中领略传统技艺的精巧匠心。此外,学生们还体验了独具特色的中式烹饪,在文化课志愿者的热情协助下,他们还与中国学生畅快交流、分享趣事,在欢声笑语中结下了跨越国界的深厚友谊。
社区访问:沉浸式感受上海民生温度
9 月 24 日,法兰克福孔院来华团组走进上海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探访 “人人讲堂”“宝宝屋”“人人会客厅”,沉浸式感受社区日常与魅力。
在 “人人会客厅”,工作人员讲解社区布局、活动及 “共享空间” 理念,助学生理解社区多元功能;“宝宝屋” 的儿童活动视频,展现社区全龄段暖心服务。活动尾声,大家在 “人人讲堂” 参与颜慧珍老师的剪纸课,从历史、寓意到技法系统学习,学生还融入德国元素创作,课堂满是成就感。
活动后,德国学生交流中德社区差异,称赞中国社区温暖、共享空间理念好。此次探访为他们打开读懂上海民生温度的窗口,让其感受社区 “烟火气” 的同时,触摸到 “人民城市人民建” 理念下的幸福密码。
结业仪式:定格友谊,承载期许
9 月 27 日,2025 年法兰克福孔子学院 “汉语桥” 夏令营结业仪式如期举行。仪式现场,学生们依次上台,用愈发流利的中文分享中国之行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真挚话语里满是收获与眷恋。 “上海的摩登天际线与西安的千年古迹,让我看到中国‘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独特魅力。让我重新理解中华文明的丰富与多样,每天都有新的惊喜。”随后,学生们带来精心准备的才艺展示:中国古典舞蹈衣袂翩跹,古诗朗诵声情并茂,中文歌曲演唱饱含热情,书法、国画作品更是将水墨意境与德国青年的创意巧妙融合,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才艺展示后,胡文华教授肯定学生成长,希望他们持续学习汉语、分享中国故事,成为中德文化交流使者;夏令营带队老师温彬阳老师则带领大家回顾了这段难忘的旅程,离别虽有不舍,但是期待与中国的缘分延续,并感谢复旦大学周到安排和热情招待。
本次夏令营以汉语为桥梁,为德国学生搭建起近距离接触中国语言文化的平台。沉浸式的亲身体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发展成就与传统文化的理解,构建起更全面的认知,更为中德友好交流注入新活力。未来,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将持续推进并优化此类项目,为更多国际学生打开认识中国的大门,助力中外人文交流深化与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