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成功举办梁鸿和刘震云新书分享会

发布者:龚璇发布时间:2023-10-17浏览次数:10

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载我们过去;自己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可以带我们相遇。金秋十月,在这个英国最美的季节,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有幸举办了中国两位著名作家——梁鸿和刘震云的新书英译本分享会。当地时间下午六点,读书分享会在孔院底楼会议室准时开始,现场座无虚席,共同见证这场文学的盛宴。


 

  

人间多少事,两三笑话中:《一日三秋 

此次分享会,刘震云老师带来了他的新书《一日三秋》的英文译本One day, Three Autumns。活动刚开始,刘老师以苏格兰威士忌分享了时隔5年回到爱丁堡的感受:苏格兰威士忌的味道没变,依然非常好喝,就像爱丁堡这座城市,样子没变,依然很有魅力。《一日三秋》引用民间“花二娘”的传说,强调了“笑话”对普通人生活的重要性。它将底层人物、日常生活与虚幻故事结合在一起,呈现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因果循环。在分享会上,刘震云老师为听众朗读了“吴大嘴被笑话压死”以及“黄皮子”的故事片段。现场鸦雀无声,听众仿佛瞬间被带入了小说的世界。读罢,刘震云老师如此总结,“有趣是做很多行业的基本前提”。有了有趣的生活,才会有有趣的灵魂。 刘老师以其富有哲理又诙谐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听众也在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回不去的故乡,令人感伤的小镇:《神圣家族》

  小镇故事多。 城市化进程中的小镇,日益边缘化的小镇人,总有某种让人灰心的感伤。梁鸿老师此次带来新书《神圣家族》的英译本The Sacred Clan。这本书包括12个发生在北方小镇——吴镇的独立成篇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关注一位吴镇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同时也都在演绎各自鲜活的生活。分享会上,梁老师为读者们朗读了第二个故事《到第二条河去游泳》的片段。故事讲述了一位想要自杀的小镇妇女,从第三人称视角以平淡的口吻叙述了她在生命尽头的真实想法。梁老师谈到,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唤起公众对于近些年频发的农村妇女自杀现象的关注。当梁老师为观众朗读“烧纸钱”的片段时,现场一片安静,大家被书中细致入微、引人入胜的文字所吸引着,仔细捕捉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译者译事  Tales of Translation

本次分享会还有幸邀请了《神圣家族》的译者,爱丁堡大学文学与语言文化学院的狄星老师(Esther Tyldesley)到场,与作者面对面,交流翻译与创作过程中的趣事。狄星老师与观众们分享了翻译梁鸿作品的感受,她表示这与她之前翻译其他的作品并不相同,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有其植根的背景和环境,吴镇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梁鸿老师补充说道,翻译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译者置身于另一种文化背景中,切身实地地去感受与理解,才能营造出原作中提供的“氛围”,而在这本译作中狄星老师成功地营造出这种“氛围”。刘老师和梁老师一致认为,好的翻译作品,是对原作品的升华,不同语种的翻译会让作者有更多的思考,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读书分享会结束后,现场进行了新书签售仪式。在场观众纷纷排起长队,购书后请两位老师签名并合影留念。当地时间晚上八点半左右,现场观众逐渐散去。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举办的梁鸿和刘震云新书分享会圆满落幕。在文字中获取力量,在书籍中寻找生活,在文学中体味生活。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将在未来积极组织此类文学作品分享活动,吸引当地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传播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