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

发布者:龚璇发布时间:2022-04-29浏览次数:149

420日,我们迎来了第十三个国际中文日,为了庆祝这一意义重大的日子,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孔子学院网站上发布的广告

  

多年来,为吸引德国当地市民学习汉语,消除他们对于语言跨度巨大的汉语学习的畏惧心理,孔子学院定期举办汉语品尝课,该课程由孔子学院德籍员工齐友(Joachim Ziebe)讲授。420日下午,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面向潜在新学员举办了以“国际中文日”为主题的汉语品尝课:在国际中文日谈汉语学习。为此,齐友老师精心制作了PPT课件。

    

汉语品尝课截图

  

齐友老师介绍称,中文与西方拼音文字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中文由方块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特的涵义,而且汉字与读音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读音可能对应很多个不同的汉字;其次,同一个音节还有四种不同的声调,声调不同表达的字和意义也不同;再次,西方语言里的字母数量是有限的,而汉语里会出现许许多多不同的汉字,很少有人知晓到底有多少个不同的汉字。不过实际上,只要掌握数百个常用汉字,就可以辨认、阅读基础读物,而且汉字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对来说,汉语的语法也没有德语复杂,字词可以灵活组合成不同的句子。总之,一旦入了门,汉语并不难学,不必担心学不会。通过他生动的介绍,学员们信心百倍,决定报名参加孔子学院的新课程,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品尝课

  

422日周五下午,孔子学院汉语角活动如期举行,中德语学习者通过ZOOM平台就国际中文日这个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首先,大家讨论了为什么选择了420日作为国际中文日。相传,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在谷雨时节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联合国发起语言日倡议的2010年的420日,正是中国的传统节气“谷雨”,于是每年的国际中文日便选在420日这一天,以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和中国文字的诞生。

  

线上汉语角活动截图

  

提到了“谷雨”,接下来大家很自然地谈起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以至中国的农历。不少中文学习者都听说过农历,比如中国的农历新年等。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了农历二十四节气,“谷雨”为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气,春季将尽,夏季将至,到处一片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大家还将这个节气和德国人民正在过的复活节进行对比,找到两国文化的不少共同点。学员们还讨论了汉字的起源和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等。由于当天正值复活节假期,到场的学员比往日少了很多,但大家对这个话题都特别感兴趣,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孔子学院每周举办的汉语角活动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学习操练汉语的机会,而且还为两国学员带来了促进文化交流和结交朋友的社交平台,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文/图: 法兰克福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