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举办“中国的发展变化”系列讲座

发布者:万强发布时间:2017-11-20浏览次数:272

    当地时间119日,应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之邀,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范丽珠和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李志青在爱丁堡大学商学院做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变化”(Changes in China)的系列讲座。

    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大规模城市化的方式来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随着人口的流动和社会的变迁,出现了宗教版图的变化。讲座中,范丽珠就“城市化如何改变中国的宗教版图”进行了深入探讨。她提出城市化改变宗教版图的一个典型方式是从无到有。比如,从2010年至今,随着义乌的城市化发展,7年间穆斯林人口总共增长了7万左右。在飞速发展的深圳,有大约10万人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同时,范丽珠就宗教信仰体系展开了讨论。她认为宗教信仰体系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多种重叠的宗教信仰系统,包括道教,佛教,宗教体系和祖先崇拜等;第二种是排他性的宗教信仰系统,主要包括基督教和穆斯林。

    范丽珠还指出,不同性质的信仰群体和宗教组织与新移民之间的互动也会出现不同的状况。比如,对道教和佛教来说,信徒之间的联系更加松散,较少主动地直接针对新移民进行宣教,某些群体性的聚会往往由俗家弟子牵头组织。对于伊斯兰教来说,他们还是保持着“大分散,小聚居”的传统格局。但是天主教的神职人员难以与信众一起移民,主要取决于各个地方教会对新移民的态度。




范丽珠做讲座


    最后,范丽珠提出了宗教性移民的社会融入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来逐步实现的过程,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各种融入可能性和多重身份认同的并存状况。人们自身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也难免会受到各种政策和城市化的影响,遇到许多挑战,从而改变他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宗教新移民的社会融入仍然需要在多元文化的状态下得以实现。

    在随后的第二个讲座中,李志青就“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展开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深刻讨论。李志青主要从“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的背景、概念和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绿色发展是为了顺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还很低,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进行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同时,李志青还展示了绿色发展在中国近30年中的变化,以及各个发展时期的主题,从工业化、城市化到现在的坚持持续、稳定、有效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思考。


李志青做讲座


    对于如何进行绿色发展,李志青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要加快各个功能区的发展。第二,提供清洁产品和开展低碳化经济,进行经济模式上的转变。第三,节约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第四,保护环境,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上的改革,并建立一套污染物排放许可机制。第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此次讲座以新时代的发展为主题,立足中国,以全球视角展开深入探讨。参加本次讲座的观众座无虚席,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气氛活跃。在问答环节里,观众们就各自的观点予以提问,包括宗教和绿色发展的关系、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项目等问题,并对绿色发展提出了“使用风能等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建议,引发了在场观众的积极交流讨论。大家表示本次讲座收获颇丰,也有一些观念和理念上的启发,对中国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爱丁堡大学校长助理(中国事务、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费南山主持问答环节


    讲座结束后,仍然有一些热心观众与教授们进行交流,两位教授都一一耐心地解答了疑问,并传达了对未来的希冀。


供稿:何娴;供图: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