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至,万家灯火映团圆。2月16日,汉堡豫园内张灯结彩,一场融合传统与趣味的元宵文化市集在暖阳中拉开帷幕。从舞狮腾跃的锣鼓喧天,到糖画摊前的甜蜜香气,从汉语课堂的欢声笑语,到蛇年灯笼的摇曳光影,中国文化在春寒料峭的午后温暖而生动地呈现在当地民众面前。
【灯笼争艳:童心点亮文化传承】
活动伊始,孔院院长向现场观众介绍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并揭晓了由备受期待的“手绘灯笼设计大赛”结果。本次比赛吸引了14个汉堡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参加,共有6个学校及班级将一二三等奖共6个奖项收入囊中。他们得到的奖品是汉堡孔院精心设计的各类文化体验课程和活动。此外今年汉堡孔院还设置了一个最佳人气奖,在观众的200多张投票里选出了人气最高的一个手绘灯笼。
【舞狮闹春:功夫点燃豫园热情】
随后,闹元宵活动在锣鼓声中开始了,一只灵动威武的狮子闪现花园,它时而腾挪跳跃,时而摇头摆尾,与鼓点节奏完美呼应,引得观众掌声雷动。紧随其后的中国功夫表演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让德国观众直呼“不可思议”。表演结束后,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与狮子合影,稚嫩的笑脸与鲜艳的狮头相映成趣,成为当天最靓丽的画面。
【上海厅:非遗手作里的“中国年味”】
在豫园上海厅的文化摊位,也是各具特色:
剪窗花:红纸翻飞间,生肖蛇、福字等图案跃然纸上,参与者们用剪刀诠释传统美学。德国男孩屏息凝神,按老师教的“先剪内再剪外”口诀,竟独立完成了人生第一幅“春”字窗花。一旁的老太太也打趣地说:“这比拼图难多了,但挂到我家窗户上一定美极了!”
十二生肖探秘:通过互动问答,德国友人们纷纷找到自己的生肖属相,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生肖背后蕴藏的古老智慧。
Bingo游戏:“我要找‘灯笼’对应的汉字!”“这个图案是‘饺子’吗?”……Bingo卡片上的图标暗藏玄机:生肖剪影、文化符号、传统美食等图案交织成文化迷宫,让参与者在趣味中解锁中国文化密码。
手工“小蛇”:适逢蛇年,孩子们用彩纸和毛线制作灵动小蛇,在上面写上“蛇年大吉”、“新年快乐”,寓意新年的好运与福气。
糖葫芦与糖画:甜滋滋的糖葫芦和栩栩如生的生肖糖画都离不开一个“糖”字。大人和小孩在这儿大排长龙,得到的不仅是味蕾的享受,也是甜蜜生活的好兆头。
【黄金厅:汉语课堂里的文化共鸣】
黄金厅内,汉语体验课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首先,孔院老师通过一首“你好歌”带大家相互认识,并通过分组比赛巩固了基本问候语的使用。接着老师给小朋友们讲数字的故事,将中德发音相近的词语联系在一次,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记忆数字的读音。最后的数字找朋友游戏、数字歌使课堂的氛围达到高潮,大家一边感受传统民族乐器木鱼带来的欢乐,一边复习汉语数字,收获满满。
当最后一批参加者带着剪纸、糖画、小蛇手工等离开时,豫园石径上仍回荡着下午的欢语。孔院工作人员不禁感慨:“元宵节不仅是中国的团圆日,也是世界感知东方文化魅力的窗口。” 被带回家的窗花、糖画、手工“小蛇”、糖葫芦……这些文化“树叶” 看似微小,但终将会在异国他乡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