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 新西兰时间2025年10月22日,奥克兰孔子学院成功举办汉语教学与文化活动发展工作坊,邀请来自奥克兰大区12家孔子课堂的校长及管理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汉语教学提质、文化活动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本次活动由奥克兰孔子学院新方经理Kerryn Levy主持,通过专题交流、分组研讨、技术分享及文化体验等丰富环节,为区域内孔子课堂搭建了高效的经验共享与专业提升平台。活动伊始,Kerryn Levy在开场致辞中强调了奥克兰大区孔子课堂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她表示,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是连接中新两国青少年心灵的重要纽带,奥克兰孔子学院一直与奥克兰大区中小学紧密合作,促进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新发展。孔子学院新方院长周学麟教授对各孔子课堂老师对孔院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也希望借助孔子课堂平台,为学校在汉语教学发展和文化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表示,希望在今天的工作坊中,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吸取经验,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在经验交流环节,12家孔子课堂的负责人依次分享了过去一年的教学成果与文化活动案例。各位老师分享了中文周的策划经验,从武术课到中国鼓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了对
  • 2025年10月18日,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在严格落实考试规范的前提下,成功组织举行了汉语水平考试(HSK)及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本次共有26人次报名参加,其中YCT考试的重启尤具意义——这是我院自2019年5月以来首次恢复YCT考试。与以往仅开设YCT一级不同,此次还新增YCT二级及初级口语考试,标志着诺丁汉孔院在汉语考试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扩大考试影响力并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考前孔院教师专程走访本地中文学校,向学生及家长系统介绍YCT考试的分级标准、内容框架及学习汉语的优势与价值。通过细致的讲解与交流,孔院有效提升了考生信心与参与积极性,赢得了家长及校方的高度认可。考试当天,孔院严格遵循汉考国际考试规范,考场布置规范有序。监考教师全程佩戴身份标识,严格执行考生身份核验、试卷密封拆封、考试纪律维持等流程。孔院院长陈莹教授也亲自参加监考工作,现场了解考试组织情况,充分体现了孔院对考试质量与考生体验的高度重视。此次考试的顺利举办,不仅为本地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权威的语言能力认证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汉语教学在诺丁汉地区的推广与发展。未来,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将继续深化考试服务
  • 2025年10月17日晚,秋意渐浓、月色如水。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秋季首场汉语角活动。活动内容为中秋文化体验,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60多位师生欢聚一堂,共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伊始,主持人耿一鸣向大家介绍了中秋节的起源与习俗。参与者被分为八组,分别以“桂花”、“月饼”、“玉兔”、“嫦娥”等中秋元素命名。大家用中文喊出组名,答对者可获得贴纸奖励,现场气氛迅速升温。随后播放的中秋主题短片引发热烈讨论,参与者纷纷分享自己对节日团圆意义的理解。主持人为参与者介绍汉语角流程在“成语学习”环节,工作人员讲解了“花好月圆”、“嫦娥奔月”、“丹桂飘香”等经典成语,参与者认真朗读、积极模仿,学习氛围浓厚。紧接着的“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将活动推向高潮,中文母语者用动作演绎成语,非语者踊跃猜测,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参与者进行“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在中秋习俗介绍后,志愿者为大家端上月饼,邀请参与者现场品尝。许多外籍师生第一次品尝月饼,纷纷惊喜地交流其外形、口感与寓意。有的分享了家乡的节日甜点,有的探讨“月饼为什么是圆的”,文化差异在欢声笑语中化为共通的节日喜悦。随后,汉语角进入了紧张刺激的游戏
  • 新西兰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8日,奥克兰孔子学院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教学技能大赛圆满举行。本次大赛共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部分,旨在搭建志愿者教学交流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提高”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奥克兰孔子学院提升志愿者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首轮竞赛共收到22名志愿者提交的教学视频作品,参赛志愿者均服务于奥克兰大区三十多所中小学,是中文教育一线的核心力量,充分展现了志愿者们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创意。 经过由奥克兰孔子学院公派教师和奥克兰本土资深中文教师组成的评审团严格评审,最终6名志愿者凭借逻辑清晰的教学设计、生动鲜活的课堂互动及扎实的教学功底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采用现场授课的形式,选手们根据抽取的教学主题进行授课,评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课堂调控能力、教姿教态及教学效果等维度进行综合打分,评审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赛前,奥克兰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周学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是孔院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次大赛不仅展现了志愿者们的教学风采,更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他强调,奥克兰孔子学院一直关注志愿者在新西兰的发展和成长,希望大家借此契机取
  • 10月18日,孔子学院办公室组织本学期在校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硕士生、本科生及语言生前往长兴岛,开展沉浸式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地头,在亲手劳作与文化互动中,开启一场生动有趣的中国乡村探索之旅。长兴岛地处长江入海口,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是上海近郊知名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与生态农业示范区。这里保留着传统农耕技艺的精髓,也展现出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面貌。首先,学生们走进了长兴岛上的农业基地。放眼望去,是整齐划一的连片农田;塑料大棚内,控温控湿设备运转有序,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从育种到收割的完整农事流程。稻田旁散养的鸡鸭悠闲踱步,引得大家驻足围观。不少学生是第一次踏入中国乡村,眼前的田园景致与现代农业风貌让他们倍感新奇。之后,大家分组体验了割早稻和碾大米。割稻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了握刀姿势与下刀技巧,当亲手割下第一把稻穗时,大家兴奋地相互展示;待割下的稻穗整齐堆放成排,满满的成就感更是溢于言表。与此同时,碾米组围在碾米机旁,体验碾米全过程——从带着麸皮的一道米到颗粒光洁的二道米,大家见证了从金黄稻穗蜕变成洁白大米的
  • 中秋节是中国最具团圆意味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了让孔院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汉堡孔子学院在中秋节期间特别推出了“中秋主题课堂”活动。主题课堂在孔院上午、晚间及周末课程,以及在合作学校同时推出,同学们都得以感受和体验中秋节日的欢乐氛围。主题课堂上,老师带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听中秋节主题的歌曲,看中秋节视频,并学习与中秋相关的汉语词汇,感受“团圆”、“思念”、“赏月”等汉语表达的文化意蕴。随后,课堂进入了最受欢迎的手工环节。同学们亲手制作了玉兔灯笼,绘制了中国扇子,还学写了毛笔字,体验中国书法的魅力。每一个作品都充满创意与温度,课堂上笑声和赞叹声不断。除了动手做手工,师生还一起品尝了节日茶点。可口的豆沙、莲蓉、五仁月饼搭配一杯清香的中国茶,节日的味道在舌尖蔓延。老师借机讲解了中国茶文化和各种茶叶的制作过程,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文化课堂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秋节“团圆与祝福”的意义,也让学习汉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月满人圆映两国,友谊长青续千秋。未来汉堡学院将继续举办更多富有创意与互动的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德国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感受中华文化的趣味和魅力

复旦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s Co-establisbed by Fud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