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News

  • 新西兰时间11月23日,奥克兰孔子学院成功举办“汉语桥”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来自奥克兰地区的三十位中学生踊跃参与,在非遗传承与传统技艺的浸润中感受汉语魅力与中华文化风采。活动特别邀请2025年“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奥克兰赛区冠军、全球一等奖获得者金凯博现场分享,为整场活动注入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榜样力量。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金凯博的分享环节引发了在场学生的热烈反响。他结合自身从汉语入门到斩获全球大奖的成长历程,生动讲述了在汉语学习中克服语言障碍、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更细致还原了在中国参加总决赛时的紧张与精彩瞬间——从即兴演讲时的思路迸发,到文化知识问答中的从容应对,再到与各国选手交流时的文化碰撞,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在场学生深切感受到汉语学习的无限可能。“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金凯博的分享不仅传递了学习汉语的技巧与心得,更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分享环节结束后,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三十位中学生被分为两组,分别参与漆扇制作与空竹体验两大特色项目。在漆扇制作区,孔子学院的老师详细讲解了漆
  • 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由复旦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及新西兰奥克兰孔子学院组织的“复旦大学—奥克兰大学—奥塔哥大学人文社科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文化、交流与创造:变革时代的学术共鸣”(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reativity in the Age of Transformation),来自复旦大学、奥克兰大学及奥塔哥大学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复旦大学“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及各人文社科院系本、硕、博学生代表积极参与旁听。研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由复旦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卢丽安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在光华楼西主楼30楼思源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致欢迎词。陈志敏副校长代表复旦大学向参会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他回顾了复旦和奥克兰大学长期保持交流,包括中新两国高层互访的合作历史,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三校首次联合举办人文社科领域的研讨会,感谢奥克兰孔子学院对研讨会的全力支持,并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社科的角色更加重要,期待未来三校以此作为加强彼此了解、探索未来合作的开端,通过更多互访与联合研究,推动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奥克兰
  • 当掌声在豫园回荡、二十位少年在舞台上尽情绽放才华的那一刻, “Show me China” 才艺大赛成为这个深秋最绚烂的记忆。 11月15日,由汉堡孔子学院联合中国驻汉堡总领事馆及汉堡市议会举办的“Show me China”才艺大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然而,对于那一天在舞台上闪耀的二十位青少年而言,精彩从他们踏上舞台的那一刻便已开始。一场秋日绽放的文化盛宴 尽管室外已是深秋,汉堡豫园却暖意盈盈。活动伊始,汉堡孔子学院以热情洋溢的开场欢迎来宾。随后,中国驻汉堡总领馆副总领事金松宝发表致辞,不仅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索中国文化,更诚挚邀请他们未来亲自踏上中国土地,亲历文化之美。来自汉堡市议会的礼宾司司长 Marco Wiesner同样出席并带来了真挚的鼓励。与他共同组成评审团队的还有中国驻汉堡总领馆的教育领事殷丛丛以及曾担任2024年“汉语桥”德国赛区比赛评委的汉堡音乐学院的 Andreas Stier教授。青春舞台:勇气、优雅与自信 为了让比赛公平,本次比赛设置了三个年龄组别。最年轻的6至9岁组选手率先登场,是全场最勇敢的“主角”,稚嫩却坚定,紧张却投入——他们的歌声、诗句与琴音,
  • 11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应邀出席世界中文大会,参加开幕式及全体会议,并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召开的国际中文教育重要会议上发言,分享复旦经验。会议期间,陈志敏副校长专程走访了复旦大学及复旦-汉考创新研究基地展台,详细了解展台展示内容。同时,他与前来参会的复旦共建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亲切交流,就各孔子学院当前工作推进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深入探讨,凝聚发展共识。本次大会上,复旦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斩获多项荣誉,充分彰显了其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效。其中,奥克兰孔子学院荣获“2025年度CTC优秀考点”和“2025孔子学院数字化应用与实践优秀案例”;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25孔子学院数字化应用与实践优秀案例”;卢森堡大学孔子学院荣获“2025孔子学院数字化应用与实践入围案例”。大会举办前夕,应邀参会的51个国家的61名青年汉学家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分享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和体会,表达进一步研究好中国学问、发挥文明沟通桥梁作用的
  • 一张照片看尽中国——这是德国汉学家韩伟木·舒特博士讲座的标题,成功点燃了众多人的好奇心。中国如此幅员辽阔、历史绵长、文化多元,真的能通过一张照片完整呈现吗?这样的照片究竟长什么样? 为探寻答案,11月9日晚众多来宾齐聚汉堡豫园,聆听了这位汉学与中国问题专家舒特博士的精彩讲座。 讲座中,舒特博士展示了他多年前在中国旅行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他回忆道,当时只是随手按下快门,后来才惊觉这张纪念照片中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密码——看似寻常的物件背后,沉淀着深厚的历史脉络。照片上展示了二十多件物品,大致可以分为名人、孩童、陶艺、风水、文房四宝、护身符、宗教和音乐八大类。舒特博士向观众逐一解析画面中的每个元素,阐释其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并巧妙将它们与现代中国串联。例如,他讲述了“石敢当”的故事。“石敢当”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镇宅辟邪之物,通常是一块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或石柱,被立在房屋的门口、墙角、巷口、桥梁等冲要之处,用以驱除邪灵、抵挡煞气。中国人至今仍相信其庇护之力,而这对于德国观众来说无疑是非常新鲜有趣的。再如,舒特博士向德国观众介绍了中国的“文房四宝”,并进
  • 2025年11月8日,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第十七届“中国与我”中文演讲比赛在热烈氛围中圆满落幕。本次比赛由孔院教师管御辰与学生李诗灵共同主持,由诺丁汉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莹教授,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浩副教授及诺丁汉大学语言中心王乃霞博士共同担任评委。活动还吸引了众多观众到场观赛,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比赛伊始,陈莹院长致辞表示,“中国与我”不仅是一场语言竞赛,更是促进孔院学生学习中文,感悟中国文化的重要机会。她鼓励选手们以真诚之心讲述与中国的故事,在交流中增进友谊、深化认知。 随后,11位选手依次登台。中级组7名、高级组4名参赛者围绕“中国与我”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展开精彩演讲:有人分享游历西安古迹、品尝中国美食的难忘旅程;有人细数学中文过程中的挫折与成长;还有人通过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分享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演讲之外,5位选手还带来了形式多样的才艺展示——《青城山下白素贞》婉转悠扬,《月亮代表我的心》深情款款,吉他弹唱《勇气》青春洋溢,诗朗诵配以手工舞龙表演,更将传统节庆氛围带入现场,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 经评委综合评定,Beth Hawkes(中级组)与M

复旦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s Co-establisbed by Fudan University